1. 主页 > 营销分享

兰科植物的传粉(兰科传粉方式)

兰科植物的传粉(兰科传粉方式)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兰科植物的传粉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兰科植物的传粉以及兰科传粉方式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兰花靠什么传粉

兰科植物大多靠昆虫传粉,也有由鸟类和蝴蝶传粉和自花授粉的。当昆虫采蜜后退出花朵时,通常背部触及蕊喙,引起黏盘脱出而牢固的粘着在昆虫的背部,把花粉块整个从药室中拖出并带去。笔者曾多次观察到蜜蜂到春兰、蕙兰、墨兰等花朵采蜜后,身背两个黄色花粉块,飞离花朵的情景。当花粉块柄暴露于空气后,由于失水或其他原因,引起了某种运动,使得花粉团处于特定的位置,并在昆虫寻访别的花朵时,正好击中柱头,从而实现异花授粉。其巧妙的细节因种而异,多种多样,在被子植物中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兰科植物有哪些适应虫媒传粉的机制

1、兰科植物具有独特的传粉机制,约三分之一的兰科植物物种(约8 000-10 000种)不为传粉昆虫提供任何物质作为报酬,它们是通过各种欺骗性手段欺骗或诱惑传粉昆虫访问其花朵得以实现有性生殖,即兰花不为传粉者提供花蜜、花粉等回报。

2、而是通过花部结构和花气味等模拟有报酬的花、雌性昆虫、产卵地等,从而诱骗昆虫为其传粉,根据兰科植物花朵欺骗传粉昆虫访问花朵的目的不同,兰科植物欺骗性传粉可分为食源性欺骗传粉、性欺骗传粉、产卵地拟态欺骗传粉和栖息地拟态欺骗传粉等。

3、这种传粉机制也称欺骗性传粉机制。欺骗性传粉在兰科物种分化、多样性形成和演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4、在兰科植物的传粉过程中,传粉昆虫通常在被花朵上的“蜜导”或其它诱物成功吸引后进入花朵,首先它会触碰到蕊喙,导致粘盘与蕊喙分离。

5、而且,在-般情况下,粘盘在脱离蕊喙后能够直接粘附于传粉昆虫的身体之上(粘附点一般为胸背部和头部),传粉昆虫在觅食活动结束后退出花朵时,拖出整个花粉团。

6、暴露在空气中以后,粘附于传粉昆虫身体上的花粉团会通过粘柄或粘盘柄的弯曲,或其它形式的运动来自动调整方向。随着传粉昆虫继续访问,在进入以后的目标花朵时,粘附于昆虫身上的花粉团能够恰到好处的接触到柱头(腔),兰科植物得以实现异花授粉。

兰科植物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说该科植物是虫媒传粉的典型代表

1、兰科植物的形态特征有:草本,陆生、附生或腐生;多有变态茎;单叶,叶鞘常抱茎;花两性,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内轮中央1片特化成唇瓣,雄蕊1或2个,与花柱和柱头愈合形成合蕊柱,3心皮合生,子房下位;蒴果。

2、兰科植物的花较大而艳丽,有香味和唇瓣,唇瓣和蕊柱基部有蜜腺,容易引诱昆虫;合蕊柱和花粉块的形成以及柱头有粘液,都有利于传粉。兰科植物花的高度特化是对于昆虫传粉的高度适应,是单子叶植物中虫媒传粉的最进化类型。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来源网络